衡阳上班族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11259|回复: 0

如何才能在抢在别人之前闻到钱的味道?

[复制链接]

2559

主题

45

回帖

1万

积分

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11486
发表于 2019-4-8 20:43:2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所有的创业,都开始于梦想,而终结于数字

你更需要“反励志”的创业故事
年前以一篇“相亲估值”的文章收关,果然过年有人后台发消息,给我讲相亲经历:
这位读者在一家仅次于BAT的公司做运营经理,女方问他有没有自己“出来做”的打算,他说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创业。结果女方第二天给了回应:此人不够有追求。
世道真的变了。难道现在的人都以为,IT知名企业出来的人,都得有一颗创业的心,否则就是没有理想的“咸鱼”?
“创业光荣”是不错,“打工可耻”就偏颇了,把“创业”和“理想”扯到一块,更是被励志鸡汤创名人业故事给忽悠的。
我以前的老板就总爱讲她“反励志”的创业故事:
那本来应该是人生中普普通通的一天,没有火山地震,没有婚丧嫁娶,没有小人贵人,连堵车都堵得那么平常。可就在那一天,她的老板告诉她一个改变她一生的消息:
“小X,我要移民了,打算把公司关了,你要想试试,公司就交给你吧。”
就这样,她莫名其妙地终结了无忧无虑的打工生活,糊里糊涂地开始了她艰辛坎坷的创业生涯。
这就是没有任何“理想化叙述”的“现实主义创业”:没有崭新的计划书,只有老业务、老同事,老客户,没有美酒掌声开业庆典半年风投三年上市规划,一开门就是油盐酱醋一个月接不到新业务就要关门大吉。
每天早上一进办公室,看到大家都在忙,不是开心,而是惶恐——平白无故我特么又欠了他们一天的工资。这才是老板应该有的觉悟。
只有当创业者们功成名就后,在财经记者、传记作家和主持人们的启发下,他们才意味到,创业故事不是自己的故事,创业故事就是企业的品牌资产,于是就有了“活着就为改变XXX”的故事。
天天烧钱你就会焦虑了

2007年底,牛博网的“突然死亡”让罗永浩暂时失业了,他开始考虑是不是要干回自己的老本行——英语培训,但一时没有特别好的想法,就耽搁下来了。
朋友冯唐听说了,投给罗永浩一笔启动资金,劝他:
“你先张罗起来,天天烧钱你就会焦虑,一焦虑做什么事都会顺理成章。”
就这样,“老罗英语”开了业,第一年其实没怎么烧钱,还是亏了三百多万,老罗果然焦虑了,用他自己的话来说:
“基本上每天一开门就是一万块钱不见了,被打劫也不可能这么吓人,我当时拿朋友的钱做,属于投资不是借款,赔了是不用还的,但怎么好意思呢?”
这一焦虑,逼出了“一块钱计划”,一块钱听8次课,满意再付全款。这个推广手段成为后来的培训业“营销标配”。到了第三年,“老罗英语”终于开始盈利了。
这一焦虑,也逼出了日后更为他赢得更大名声的“老罗演讲”。
不过相比之后“锤子手机”的九死一生,相比之前“牛博网”的蒙眼狂奔,“老罗英语”的创业算是相当顺利了,原因无它,回到了老本行。相信罗永浩在新东方的时候,常常会冒出“如果我是老板,我会XXX”的念头。
这就是创业准备,常常这么琢磨问题的人,再长的打工生涯也都是在为创业做准备。
但一个老是想着创业的人,不等于一个做好创业准备的人。
你做好创业准备了吗?

一次,我和一个处于“创业休息期”的朋友去一家麻辣烫店吃午饭,因为是熟客了,吃完我们就跟老板聊了一会儿。
老板感叹生意不好做,也就是维持生计,他说他最近遇到一个厨艺不错的老乡,想把这家店装修一下,改成中档的家常菜馆,毛利高一点,赚的也多一点。
我朋友听完了后,掏出手机,用计算器算了几个数字之后,劝老板放弃这个想法,并肯定地告诉他,这么改,大概率没有现在麻辣烫赚得多。
老板根本不信,说后面一条街有一家熟人开的跟他差不多大的馆子,每个月的利润至少是他的两倍。
于是朋友把详细的过程写在纸上,这家店人工就四个家里人,也不用请厨师。再算算中档家常菜馆,人工肯定要再请,成本至少上升了30%,再算收入,虽然客单价提上去了,但客流肯定要减少,再考虑装修投入,三年才能加本。
朋友告诉他,道理很简单,新店靠截流,老店靠老客,麻辣烫的客群跟家常菜馆的客群完全是两种人,这就相当于开了一家新店。一家四口就指望这个店,开业头一年,根本熬不过去。
老板最后还是服了,问我的朋友是不是开饭店的。其实不是,他只是作为一个“持续创业者”,脑子里一直在盘算各种商业模式的帐。
根据Funders and Founders媒体的统计,第一次创业失败率高达88%。
就好像很多想开店的人的思维方式都是这样的:看到朋友开了一家店,生意不错,具体问一问成本、流水、生意模式,觉得靠谱,自己手里刚好有点闲钱,找个门面就投下去了。
这种跟正常人一样的直觉思维,是不适合创业的。一定要看到别人成功的表象背后的关键因素是什么,千万别说什么坚持、耐心、热情一类的空话,头一桶金成功的背后一定有一项实实在在的因素。
在创业准备期,你不但需要勇气、激情,还需要想想如何降低失败的概率,尽早发现“风口”。方法其实不难,平时遇到各种生意,都要替他们算算帐,看不懂的上网查资料,比如说,你考虑过下面问题吗?
为什么全国的旅游街卖的东西都是一样的?这些商品有什么共同之处?
如果网红食品现在算下来是亏的,你觉得未来它们怎么赚钱?
写字楼的无人货架未来最可能的盈利模式是什么?
如果你开一家普通的奶茶店,你会怎么选址?
几年积累下来,就会形成一个商业模式的知识体系,一遇到生意机会,比别人更快地闻到“钱的味道”。
创业应该是一个自然的过程

创业还应该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。
我进入淘宝之后,认识了很多从大公司辞职的人,可他们的网店没有一个是在辞职之后才开的。一位外企高管,指挥老婆操盘一家十个人的公司,把一家天猫店两年冲到类目前五,老婆实在太累得干不动了,他还在考虑要不要辞职。
我现在做公众号,有一回业内交流,才发现一个常常出10万+,粉丝至少50万的公号主,居然是有本职工作的,上个月才刚刚离职。
前面说过创业成功率低,可就是挤进这极低的成功率的,很多都是“先成功后创业”的,一开始当第二职业做着玩玩,可玩着玩着就上了瘾。
很多人出来“自己做”,并不仅仅是为了钱。88%的失败率,足以说明创业是一种不理性的选择,它一定需要某些非理性的因素,有些是同学会上受刺激,有些是隔壁老王的榜样。
前面说的那个外企高管,薪水并不比创业后低多少。他最后选择“出来做”,不是喜欢当老板,而是割舍不下自己付出的那份自己的心血。按经济学的说法,这是“沉没成本”,是非理性的。
那位公号主,最后辞职是因为一个误解,她是财务经理,认为自己每年都为公司节省了几百万,但自己年薪累死累活只有二十万。但创业之后,开始雇人,她才明白,你给员工开的薪水,跟员工的贡献没有关系,只取决这个职位值多少钱。
很多人打工久了,就算满脑子创业的念头,却很难走出第一步。像这种人,就需要一个非理性的刺激,需要一个不理性的决策,来帮助他们跨出这“关键一步”。
但如果你只看到这个“不理性”的原因,看不到他们之前为创业做出的付出,把创业看成一件只需要勇气的事,那你终将会成为这88%中的一个。
创业应该是一个自然的过程,到了你自己觉得再不创业,别人就会惊讶“你怎么还没创业”时,到了别人觉得应该给你点钱,让你“焦虑一下”时,那就是“开始”的好时候。
选择创业,你投入的将是你的所有

打工和创业,真正的区别并不是选择现实与选择理想,不是稳定与风险,也不仅仅是不同的生活方式,在我看来,它们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——
选择打工,你的收入就是工作时间的回报;选择创业,你就是用“资源创造钱”,你要把过去所有的东西,包括经验、资本、人脉折算成资源投入,你要把现在所拥有的时间也折算成资源投入,你甚至要把未来的收入提前折算成资源投入。
选择打工,你投入的只有一部分时间,选择创业,你投入的必然你过去现在未来的所有。
就像朱德庸说的:所有伟大的事业,都开始于梦想,而终结于数字。
来源:创业必读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衡阳上班族 ( 浙ICP备13037409号 )

浙公网安备 33032402001003号

浙公网安备 33032402001890号

GMT+8, 2024-12-31 01:43 , Processed in 0.071034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